电 话:
邮 箱:
欧陆注册冠以「开发区」名头的城市区域,大体样貌有两个主要特征:路宽树小人少,按片划分功能。
搁一二十年前,这俩特征描述还算贴切,不过放在今天就不灵了,起码「人少」就完全不对。
问起一个快20年前给郑大新校区念书的朋友,那时候对高新区的印象,跟现在的样子,仿佛不在一个地界。
20年前,屈指可数的几路公交车,让去高新区的路途拥挤且漫长。给别的区居住或上学的人们,要不是有非去不可的缘由,是不存在「没事儿上高新区串个门玩玩」这个选项的。
尽管一个城市区域的发展变迁,并不由单一因素如「地铁开通」造就,而是由能把「人」吸引而至的合力共同塑造。
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等这些加起来上万的、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学生们,是合力之一。
在地产经济蓬勃的那些年,一个个雨后春笋的住宅小区,以及伴随这些项目的学校、商场等生活配套,也是合力之一。
还有装载「高新」之名的企业们,将人群带来,把家庭留下,让一个区域变成「咱们家」。
那位朋友还能清晰记得学校南侧和西边,如今已经冠上地产项目名头的区域,在二十年前是怎样一片听取蛙声的农村。
有趣君从莲花街过西四环一路往西,途经的大部分地段除了人少,已经很难跟朋友描述的样子关联起来。
问起现在给郑大念书的学子,他们还是会觉得去一趟「市里」太花时间,毕竟想去不错的健身房,想好好逛个街,想看场硬件不错的电影,高新区都已经可以满足。(大概唯一不足的是医疗资源)
去高新区采拍时,正好赶上郑大开一年一度的运动会,身处这样一个最是彰显青春活力的场景中,尤其感觉到——
有趣君拍摄过很多道路和区域,习惯在拍摄时主要借助公共交通和共享单车来进行拍摄点之间的移动,而在高新区,遇到一个之前没料到的烦恼——没有自己的交通工具,居然寸步难行。
第一天拍摄,经历了要么走断腿,要么半天找不到一辆单车,要么搜来搜去也没有合适的公交线这些折腾后,第二次来,就果断用自家电动车代步。
这种采拍的「不便」,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高新区不是个适宜CityWalk(城市漫步)的地方。
以前写别的区域时,有趣君曾介绍过城市建设的两种概念:街道城市,汽车城市。老城区往往是前者,按照功能规划的新城往往是后者。
热爱CityWalk的有趣君毫无疑问是街道城市爱好者,尽管老城在城市发展中伴随着只能往上堆叠而难以扩展的种种问题,但步行在林荫道下,路过一个个临街小铺,想休息时随时停下来就好的漫游乐趣,也是时间造就的生活魅力。
这些,尚且年轻的新城们还需要更多的年岁,更多的耐心,以及更多的生活痕迹。
傍晚时经过垂柳路、枫香街、玉兰街的中小学门口,卖小吃的人们开始忙碌出摊。
炸鸡总是校门口小吃里最常见的品类,还没落下的夕阳斜照在新炸出的鸡肉上,留下金灿灿的光泽。
大学门口也是,无论正对着工大的石楠路北段,还是郑大北门的师新庄,都是放在整个高新区都算是饭店小吃相对密集的地段。
而且,不知是否因为学生群体庞大,其中约摸着有不少摄影爱好者,有趣君在高新区街头也感受到了最友好的拍摄氛围。
在师新庄门口拍摄美食时,烧饼摊正在忙活的小哥主动打招呼,聊有趣君的相机,聊自己做烧饼,忙碌间隙掏出手机亮出多年前报纸上的新闻,一位明星来郑州时吃了他家的烧饼,他父亲的名字也出现在报道里。
不过报道上的摊位并不在这里,小哥说他大概两年前来郑大门口摆摊,现在人也住在师新庄,中午在这里摆,下午去附近的郑大博士宿舍门口摆到晚上,晚餐时这里的固定摊位交给姐姐一家打理。
听他一边忙活,一边讲述自己从小跟着父亲做烧饼,再到这两年来郑大摆摊的「生意经」。
校门口的这些小吃饭店算不上什么「区域特色」,而且在郑州城区的其他地方也很轻易就能找到类似的场景:下班放学时变得拥堵的道路,以及街口道旁散发着香气的摊位。
当这样的场景在高新区也变得屡见不鲜,曾经被称为世外桃源(孤岛)的地方,似乎没了那种「高冷味儿」,变得和主城区别无二致,泯然于最寻常的城市样貌。
在郑大看完运动会,又转战去轻工业大学,看看几年前曾拜访过的电子科技博物馆——藏品主要来自一位老师私人收藏的校园内迷你博物馆。(点击回顾)
沿科学大道骑车越过西四环的路上,直晒的阳光和翻滚的尘土让人都有些睁不开眼。
好在接近轻工业大学时,须水河滨河公园突然笼罩而下的阴凉,如从天而降一瓶冒着水汽的冰镇饮料般舒爽。
以花草树木命名的道路是高新区的一大特色,但这些路从视觉上看其实很相似。不是说在牡丹路,路边就全是牡丹花的。
有几条倒是名副其实,国槐、玉兰、银杏、樱花,垂柳……视觉风光上各有特色,尤其如果花季时来想必体验更好,但就道行植物的「功能」角度,实在指望不上遮阴挡雨。
经过栽种梧桐的道路,尤其能感受到时间的变化。长椿路的梧桐已经绿荫茂盛,尽管从树干的粗细,还是能无比明确地感知到,这是一片年轻的区域。
高新区的街头很少见到上年头的老房子,也很难遇见盘根虬结的古树,连10年起的老店都找不见几家。
贾鲁河自东北方向蜿蜒而下,这条源于战国年间,古称汴水、通济渠的古河,静静地从雕塑公园和西流湖公园穿行而过。
有趣君到达雕塑公园是傍晚时,农业路(也是化工路)的公园入口附近,小吃摊排成一溜。
公园不算大,顺着主干道很快就逛完了一圈,放学时间后,结伴而来的中小学生和家庭组合也越来越多,在夕阳完全沉入地平线前,余晖照在一条斜坡上,照在专门来这里取景拍照的一行年轻人身上。
以上这段描述可以更换主语换到郑州市区任何一个公园,可这里是诞生也不过才10年的雕塑公园。
是十几年前还很难想象,和朋友相约专程跑一趟,只是为了悠悠逛逛拍照的高新区。
高新区不再是旷野,不只是来郑州求学学子对这座城市印象的第一站,不知不觉间,已然是很多人的家园。